冬天我在老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:县城广场广告屏天天放\"特价房\"宣传,中介举着喇叭喊了一整天配资吧,售楼部连个看房的人都没有
七年前王健林说\"中国房地产火不过五十年\",当时网上天天骂他是疯子。现在那些骂得最凶的亲戚给我转账时都打上\"救急用\"备注,听说他们在还房贷
现在手上多一套房的家庭压力特别大。特别是三四线那边,去年我姐夫在县城买的楼,去年卖价还能凑个整,今年再挂出去得直接砍掉八位数。中介说那边房子空出来三成,连租都不好租
手里攥着两套房的家庭最近算账都算到半夜。政府开始收房产税了,二套房每年得多交好几万。我们镇上王叔家那套空着的投资房,光物业费加维修费就够买好几袋大米
现在想卖房更难了。我表哥前阵子挂牌,中介说至少砍两成才能出手。隔壁省会城市朋友说他们那儿二手房挂了10万多套房,有的挂了快两年还是没人买
两类人尤其头疼。第一种是三四线囤房的人,那边工厂都搬走了,年轻人全跑城里去了,哪还有人买房子。第二种是借钱炒房的人,听说不少在求亲戚帮忙凑月供
有专家说现在得赶紧把不值钱的房子卖掉,只留一线城市的优质房。我姑父就在盯着北京的房子,说要凑首付就把郊区那套老破小给变现了
政策现在也在变。银行对老房子贷款卡得紧配资吧,放贷额度砍了一半。我同学想买学区房,中介说首付得六成才能贷到款
前几天新闻报道说全国住房空置率超过三成,算下来每三个家就有套没人住。菜市场李阿姨感慨说现在买房就像买白菜,以前怕买贵了,现在怕放烂了
最近听讲座有人说,这波调整还要持续好几年。手里有房的人现在都在盘算怎么把资产转去能赚钱的地方,毕竟房子再也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了
政府最近推租房新政,我们这已经有小区试点租房凭证能上附近小学。群里讨论说以后租房说不定比买房划算,反正买房这些年折腾下来谁还不得秃个头
王健林的话现在被翻出来到处刷屏,评论区都是\"早该信\"的感叹。我发小在房产公司做销售,他说同事工资砍到以前三分之一,天天在业主群劝人别着急甩卖
现在去看房的全是刚需族,中介说投资客早就撤了。我们班班长刚结婚就凑钱买学区房,说\"再不买就真买不起了\",语气比高考还紧张
县城里出现新怪象,不少老破小被装修成民宿,周末出租。房东说这样至少能回点血,虽然一个月也就回了物业费
最近听我爸说单位退休的老头儿们开始研究基金理财,他们那套房卖了把钱存银行利息才两毛三配资吧,不如试试风险低的投资产品
现在房产中介培训重点从\"升值空间\"转成\"居住体验\",说要帮客户找\"真正需要的房子\"。我表姐去看房时,销售重点介绍小区绿化和快递柜数量
政策文件里写着要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,通俗说就是以后房子会像汽车一样有报废机制。我姨担心她那套老楼到时候能换几个鸡蛋
现在房产证就像个烫手山芋,有套的人怕跌,没房的怕涨。中介群里的房价曲线图每天都在画着过山车,连我妈看新闻都学会了\"断供\"这个词
最近社区公告栏贴满老旧危楼排查通知,物业说这是为以后搞REITs做准备。我问这是啥,查半天才明白是把房子打包成股票卖
菜市场猪肉摊老板把两套商铺抵押给银行换了辆冷链车,说做生意总比囤货强。他老婆说现在生意不好做,但至少每天能看见实在的肉案子
现在买房合同里新增了好几页政策解读,开发商说是为了让客户明白\"房子是用来住的\"。我看条款发现贷款年限缩短了五年,算利息都算晕了
政府网站最近更新了存量房交易流程,重点写明非优质房源可能无法顺利交易。中介群里有人说这下终于不用再骗人说\"稳赚不赔\"了
现在银行贷款审批严格到要查水电费记录,听说连手机账单都能影响征信。我邻居差点因为忘记交三个月宽带费被拒贷
县城房产交易大厅最近排长队,但都是来做继承公证的。中介说现在卖房不如传给子女,至少能省点税费。我大伯听着直摇头说这是饮鸩止渴
最近听到最多的话是\"认清现实\",不管是专家访谈还是邻居聊天。王健林那句话像把刀子,把所有人幻想都劈开了,剩下都是冷冰冰的数字
现在房产APP首页全是\"以租养贷\"攻略和旧房改造教程。我同学边看教程边说:\"原来住得起房和买得起房差距这么大\"
最近学校组织讲座,房地产专家第一句话就问\"你们相信房价永远涨吗\",全场死寂。台下坐的全是二十出头的孩子,他们出生时候房价才开始涨
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