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在为一身肉和脂肪肝犯愁?文中具体食谱帮你搞定!恒瑞易配
撰文 | 吴樱
肥肉不是一天长出来的,脂肪肝也不是一天形成的。当你开始考虑“管住嘴”时,间歇性饮食和轻断食这对“饮食界双雄”必然跃入眼帘。朋友圈里,有人靠“16:8”瘦成闪电,有人用“5:2”逆转脂肪肝,但也有人饿得头晕眼花最终放弃。争议如影随形——它们真的安全有效吗?谁更适合哪一款?
01
争议漩涡:科学擂台上的减重与护肝之战
间歇性饮食(16:8)[1]:原理简单粗暴——每天只在8小时(如中午12点到晚上8点)内进食,其余16小时禁食(可喝水、无糖饮品)。研究普遍表明,它主要通过减少进食窗口、自然降低总热量摄入来实现减重效果。短期(3-6个月)效果与传统的持续热量限制相当,操作简单易坚持,是许多上班族的“心头好”。
轻断食(5:2)[2]:每周5天正常(非放纵)饮食,选2个非连续日进行严格的热量限制(通常女性约500大卡,男性约600大卡)。它通过制造显著的能量缺口来减重。研究显示其短期减重效果同样有效,甚至有些研究认为在改善代谢指标方面略占优势。但“断食日”的饥饿感挑战更大。
争议点:长期来看(>1年)恒瑞易配,两者减重效果的差异逐渐缩小,最终效果似乎更取决于总热量控制与饮食质量[3]。关键还是那句老话:“热量缺口是王道,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制造它”。但哪种方法更容易长期、无痛、可持续地制造这个缺口?这才是个人选择的精髓。
02
对号入座:谁该拜入谁的门下?怎么修炼?
选择哪种方法,不是赶时髦,而是匹配个人生活方式、健康目标和身体禀赋。
▌间歇性饮食适用人群及实施方案
间歇性饮食更适合生活作息相对规律的上班族,这类人群因日程固定,易于调整进食时间,采用16:8模式时,通过跳过早餐或提前结束晚餐即可实现,操作性较强。
▌轻断食适用人群及实施方案
轻断食更适合意志力较强、能够耐受短期明确饥饿挑战的自律型减重人群;对于小基数体重或处于减重平台期、需要通过较大热量差打破僵局的个体,以及胰岛素抵抗明显、甘油三酯水平偏高需快速改善代谢指标的人群恒瑞易配,该模式具有一定优势。
03
饮食如何改善脂肪肝:肝苦谁人知?
间歇性饮食与轻断食在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方面的核心作用机制具有相似性,其首要路径在于通过减少体内多余的内脏脂肪及肝内脂肪沉积,实现体重与体脂的双重调控,这构成了改善脂肪肝的基础[4]。
同时,二者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状态,提升胰岛素敏感性,从而减少脂肪在肝脏内的合成与堆积;在断食阶段,机体启动的细胞自噬过程如同细胞“大扫除”,可清除受损的肝细胞组件,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;此外,它们还能降低肝脏的慢性炎症水平,减轻炎症对肝细胞的损伤。
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证实,在严格遵循间歇性饮食或轻断食方案,并配合健康饮食选择的情况下,受试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得到显著降低。同时,受试者的肝功能指标,如丙氨酸转氨酶(ALT)、天门冬氨酸转氨酶(AST)等也呈现下降趋势,表明肝功能得到改善。然而,关于这两种饮食模式在改善脂肪肝效果上的比较,目前尚无压倒性证据表明其中一种方法绝对优于另一种,关键在于个体化执行以及由此产生的实际效果。部分研究提示,轻断食在短期内降低肝酶水平和炎症指标的效果可能更为明显。
需要注意的是,对于中重度脂肪肝患者,特别是已进展到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(MASH)或出现肝纤维化的患者,采用这些饮食模式可能会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,盲目严格地进行断食可能会带来弊大于利的后果,因此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。此外,无论选择哪种饮食模式,饮食质量都是基础,如果在“进食期”或“正常饮食日”大量摄入炸鸡、啤酒、奶茶等不健康食物,那么改善脂肪肝的效果将归零甚至产生负面影响。因此,低糖(尤其是减少果糖摄入)、低精制碳水化合物、摄入优质蛋白、健康脂肪以及充足膳食纤维的饮食模式,是改善脂肪肝的共同基石。
小结:
间歇性饮食与轻断食,就像厨房里的两把好刀:“16:8”如灵活的水果刀,“5:2”似精准的切肉刀。没有绝对的好坏,只有合不合此刻的“掌勺”习惯与“料理”需求。脂肪肝的逆转之路,核心都是回归身体本真的节奏:给消化系统留出休息时间,让肝脏有机会清理积存的“代谢垃圾”。在这场与脂肪的博弈中,愿各位既保持科学理性,又不失生活趣味——毕竟健康管理的终极目标,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热气腾腾的人生。
参考文献:
[1]Mattson MP, et al. Impact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on health and disease processes. Ageing Res Rev. 2017 Oct;39:46-58.
[2]Guo L, et al. A 5:2 Intermittent Fasting Meal Replacement Diet and Glycemic Control for Adults With Diabetes: The EARLY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. JAMA Netw Open. 2024 Jun 3;7(6):e2416786.
[3]Stanek A, et al. The Role of Intermittent Energy Restriction Diet on Metabolic Profile and Weight Loss among Obese Adults. Nutrients. 2022 Apr 5;14(7):1509.
[4]Memel ZN, et al. Intermittent Fasting as a Treatment f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: What Is the Evidence? Clin Liver Dis (Hoboken). 2022 Feb 3;19(3):101-105.
*“医学界”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